close
【撰文/林涵青、曾鈺庭】


觀念篇 飲料≠水


根據董氏基金會與兒福聯盟調查均可發現,近五成的孩童每天攝取一杯以上的含糖飲料,甚至有3%的孩子每天喝三瓶,與WHO(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的兒童相較,台灣孩子愛喝飲料的比例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以色列。

調查更顯示,珍珠奶茶和思樂冰是小朋友最愛。而無論男生或女生,奶茶類是孩子們最常買的飲料,比例達六成以上。男生較愛買運動飲料、綠紅茶類、冰沙類和碳酸飲料;女生則是水果茶類、綠紅茶類及運動飲料。有趣的是,95.4%的孩子都知道喝飲料對身體並不好,卻仍照喝不誤。


兒童肥胖主兇 是含糖飲料

董氏基金會針對兒童攝食飲料行為、市售飲料熱量調查,超過半數的兒童放學後都要喝飲料,「但愈是香濃可口、料多的飲料,熱量愈高。」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以珍珠粉粿奶茶為例,它的熱量相當於一餐飯。她認為,各界都把兒童肥胖指向漢堡速食,其實孩童把含糖飲料當開水喝才是罪魁禍首,這一現象在幼稚園的孩童也一樣。

許惠玉說,一瓶600㏄的碳酸汽水或可樂,就有15顆方糖的糖分(每顆方糖以五公克計算,一公克糖約4.5大卡熱量),要消耗這些熱量必須爬101大樓兩次,若是天天一瓶,一年會增胖12公斤。即便是小小一罐360㏄的飲料,大概就等於九顆方糖以上,超過營養專家建議一天最多45公克單糖的熱量攝取。

「要攝取水分,白開水最健康,其次是鮮奶。」許惠玉指出,市售飲料對糖分營養標示,全歸列在碳水化合物中,消費者飲用時,無法確切得知喝了多少糖,建議政府應將飲料中的含糖量獨立標示。至於有不少孩童愛喝運動飲料,「沒有運動大量流汗就不要喝運動飲料。要喝更需要看成分標示,免得喝了一堆果味多於果汁的糖水。」













長期過量攝取 影響發育

兒福聯盟助理研究員莊憶欣指出,近日來,食品違法添加塑化劑的風暴愈滾愈大,從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料,延燒到兒童鈣片等營養補給品,連具有GMP認證的食品也被驗出含有塑化劑,造成許多家長擔憂喝進這麼多有毒的飲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否已造成負面影響,「其實,最天然也最安全的,就是多喝白開水。」

董氏基金會表示,很多小朋友口渴時,往往「把飲料當水喝」,但並非所有飲料都適合學童飲用。兒童正值飲食和口感養成的關鍵期,如無法從小就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未來有可能因錯誤的飲食方式,而增加慢性病的罹患率;長期過量攝取含糖飲料如可樂、汽水等,除影響孩童生長發育外,也容易造成肥胖、高血脂、營養不足、生長發育受損,以及骨質疏鬆與骨折、蛀牙與牙齒酸蝕、睡眠品質下降、學習能力不良、過動等問題。

營養師指出,隨著技術的進步,幾乎所有飲料、食品都大量添加以酵素技術從玉米粒轉化合成的果糖,這些人工果糖熱量高,因為不具任何營養素,加上沒有纖維質,不會讓身體產生飽足感,所以常讓人不知不覺吃太多,而被稱為「空熱量」。如果真的需要補充熱量,最好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才能獲得更多營養素。


從成分標示 檢驗糖分含量

另外,乳品類飲料雖含有鈣質、維生素B2及蛋白質等,但學童喜歡喝的調味乳,幾乎每瓶都添加糖類,有些果汁調味乳甚至不含果汁成分,只含香料和色素等,每周攝取不應超過三次,每次最好不超過250㏄。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飲料的廣告宣稱含有果粒,其實含糖量相當驚人。有些果汁內的純果汁甚至不到一成,只能算是水果風味的含糖飲料。而無糖和低糖優酪乳,因為含大量外加糖與添加物,常常喝反而會喝出健康問題。

想喝飲料卻不想攝取過多糖分,許惠玉建議,可參考成分標示中的「碳水化合物」,當每100㏄高於7.5公克,代表飲料過甜,低於2.5公克,才算達到少糖標準。白開水是最解渴的健康飲品,兒童每天可喝兩杯鮮乳,或是沒過濾的純蔬果汁。


多喝白開水 既解渴又健康












 


 


 


 


 


 


 


 


 


 


在炎熱又容易口渴的時候,若是只限制孩子不准喝飲料,恐怕沒什麼效果。許惠玉建議,口渴時喝白開水最解渴,家長可烹煮麥茶、洛神茶、決明子、菊花茶等飲料來代替,至於原味純鮮乳一天可以喝500㏄,但是調味乳、減糖優酪乳則每周不要超過三次,無糖和少糖豆漿每天以一杯為限,含糖豆漿則每周別超過三次。


水的角色就像是人體清道夫及守護神,扮演參與新陳代謝和排出廢物的重要角色。白開水是最解渴的飲料,也是最衛生的選擇,經過煮沸、消毒、殺菌的過程,安全又方便,兼具經濟又環保。喝白開水也是最沒有後遺症最健康的選擇,因為喝了以後不用減肥也不會蛀牙,對身體最沒負擔。

莊憶欣認為,要守護孩子的健康,應從小就培養孩子良好的飲水習慣。這次「塑」毒事件,讓大家重新省思多喝水才是最健康又安全的。


喝多含糖飲料6大害

1.體重兩極化:胖小孩在喝了飲料後,正餐、點心照吃,而使熱量攝取過多,造成體重上升;瘦小孩在飯前喝飲料,就吃不下正餐,致使營養攝取不足。

2.中、老年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提早出現。

3.冰冷飲料增加學童支氣管炎、過敏、氣喘的罹患率。

4.增加蛀牙的機率。

5.含咖啡因飲品會增加胃酸分泌,刺激神經系統,小朋友對咖啡因代謝較慢,會造成較強烈的負擔及6.運動飲料含糖、鈉、鉀、鎂等成分,大量或經常飲用,容易增加腎臟負擔,並與高血壓發生有關。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營養組


多喝水有「三要」

1.要教育孩子喝水:家長和學校老師應鼓勵孩子多喝水,讓孩子知道喝水的好處,並且要達到標準的喝水量。

2.要有巧思:讓喝水變有趣:若孩子覺得白開水喝起來沒有味道,家長可以發揮巧思,例如加入檸檬片、蘋果片或一點蜂蜜,多一些口味變化,以漸進的方式吸引不愛喝水的孩子,藉此增加孩子喝水的樂趣。

3.要建立友善的飲水環境:除了校內飲水機進行維修、保養和清潔,定期更換濾心,政府也應增建公共飲水機的數量,為飲用水的品質把關,讓孩子大人隨時都有乾淨的水可以喝。

◎ 資料來源──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破解篇 市售飲料含什麼?

除了近日最夯的塑化劑化外,董氏基金會根據孩童最愛喝的市售飲料進行分析如下:


碳酸飲料

可別被廣告的情境給騙了,以為喝下去就真的清爽無比、透心涼。碳酸飲料大多是糖水、香料、色素、磷酸等食品添加物加入二氧化碳氣體所製成。氣體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傷胃又會造成腹脹不舒服,也會降低食慾,影響正常飲食的攝取;至於磷酸,如果長期飲用,會抑制鈣質吸收,影響小朋友的成長發育,加上是典型的空熱量,這些都會造成孩子「橫著長」的現象。


茶飲料

茶飲料經過加味包裝,常見的種類包括紅茶、綠茶、烏龍茶,及經過調味的奶茶、咖啡紅茶、檸檬紅茶、花茶等。但是茶中含有單寧酸及咖啡因,成長中的孩童不適合飲用,單寧酸會降低腸胃道內營養素的吸收,尤其是鐵,對青春期少女來講反而會讓貧血更嚴重。

另外,很多家長每天早上讓小朋友帶奶茶當早餐,誤以為就可等同一瓶牛奶的營養價值,其實奶茶中的「奶」,大部分加的都是奶精,也就是椰子油、玉米油與香料的合成物,含高量飽和性脂肪酸,會增加血中膽固醇,不利於心血管。


運動飲料

主要成分有鈉、鉀、鈣、鎂等電解質及葡萄糖。大部分運動飲料標榜「迅速補充流失水分」,強調「健康」形象,然而事實上,除非大量流汗,經常飲用只會增加腎臟負擔,而且無形中攝取過多電解質,同時是造成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之一。


含咖啡因飲品

茶飲料、咖啡、可樂中含有咖啡因,它會促使胃液分泌,刺激神經系統,飲用過量還會導致煩躁不安、焦慮、易怒、心悸、噁心感等不適現象。尤其身體尚未發育完全的學童及青少年,生理上無法像成年人對咖啡因代謝迅速,對身體造成較強烈的負擔及影響。


手搖調味飲料

讓人感覺很健康的現做手搖調味飲料,常常加的不是天然果汁,而是混合糖漿、香料、色素的濃糖果露;甚至有不少人喝飲料習慣加珍珠、粉條、布丁或仙草,來增加口感與嚼勁,結果反而吃下更多糖。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每杯飲料含糖量平均有10%以上。以一杯700㏄的全糖紅茶為例,相當於喝下115公克的糖,已超過衛生署建議每日攝取量45公克的上限。因此營養師建議,還是喝新鮮的果汁最好,同時也要盡量選擇不含珍珠、粉條及偏酸無糖的茶類飲料,才能喝得比較健康。


各式蔬果汁

最好選購100%蔬果汁。果汁廠商往往會因成本上的考量,加入增稠劑、色素、香料,以假亂真,讓消費者誤以為喝到純果汁,甚至強調其功能性,讓民眾誤以為可取代蔬菜、水果,攝取到更多的維生素或纖維,而忽略攝取新鮮食物的重要性。


挑選飲品小撇步











1.小杯容量250cc

2.半糖、少糖或不加糖

3.口味愈單純愈好

4.少添加固體食物,如珍珠、布丁、椰果、蒟蒻、咖啡凍、QQ圓等

5.選擇100%鮮乳代替奶精

6.DIY不加糖、不含咖啡因飲料,如檸檬水、決明子麥茶、洛神茶等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營養組


少碰飲料5要領

1.家中不放含糖飲料。

2.不主動提供兒童含糖飲料。

3.家長以身作則,在兒童面前多喝白開水,減少喝含糖飲料的頻率。

4.教導兒童各類飲料適當攝取量與頻率,勿把飲料當作獎賞。

5.準備方便攜帶的水壺,養成口渴就喝白開水的習慣。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營養組


【完整內容請見《食尚小玩家》2011年第3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ar623 的頭像
    polar623

    polar的踏浪逐夢轉播網

    polar6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