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拿人家做好的來臨摹。好構想也一樣,借用別人「還不完整的創意」來發揮,你會得到大師級的成果,你會比原創好N倍!怎麼借?有方法的…
蓋茲借用別人不成熟的QDOS,改良後轉身授權給IBM,獲利數十億美元。
史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主角是高中認識的兩位女生的組合。
賈伯斯把全錄工程師挖過來,用全錄研發的滑鼠和圖形視窗介面做出麥金塔電腦…
以上這些人都被視為大師,甚至天才,其實都是借用別人創意的人!
把找問題練成本能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像每項建築計畫,開頭都是初始作業(initial task)。由於問題是創意構想的基礎,你建構構想的第一項作業,就是打好地基。建築基礎牽涉到選擇工地、打地基,然後將混凝土倒入地基。同樣地,建構構想的基礎,牽涉到識別問題(選擇工地);評斷根本原因(打地基);以及了解問題範圍(倒入混凝土)。
創意天才不斷搜尋問題,了解構想就是解答,所以天生就具有識別和了解問題的能力。天才會在潛意識裡自然地做成這件事,但我們不是天才,所以對這件事要刻意地、有意識地進行。
在我的筆記本裡,我記錄了許多創意天才的故事,幫我從務實觀點出發,來了解創意的建構過程。
想像一下:時間是一九九六年一月某個美麗的下午,地點是史丹佛大學帕羅奧圖(Palo Alto)校園,一群老師、學生和校友在校園西南邊聚集,為一棟四層樓的建築舉行落成儀式。樓面上刻著「威廉.蓋茲電腦科學」字樣。
出錢蓋這座大樓的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沒有蒞臨,但工程學院院長詹姆士.吉本斯(James Gibbons)在場,說了些頗有預言味道的話:「這裡會發生非比尋常的事,到那時,會有人指著這裡的某處、某某辦公室、或某個角落說:『這就是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七年他們無中生有的地方,要知道,他們做的事很了不起。』」
結果,那地方是在大樓西側的三樓,就在蓋茲樓三六0室中,有兩名學生建立一個構想基礎,並根據這個基礎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將會支配競爭對手、網路和國際商業許多年。諷刺的是,他們選擇要解決的問題,使他們成為蓋茲本人的主要競爭對手。
賽吉.布林(Sergey Brin)一九七三年出生於莫斯科,一九七九年移民美國,父母都是數學家。賴瑞.佩吉(Larry Page)也是一九七三年出生,出生地是密西根州蘭辛市(Lansing),父母也是數學家。賴瑞和賽吉功課都很棒,尤其是賽吉不到三年就讀完高中。
當賽吉和賴瑞搬進他們位於蓋茲樓三六0室的辦公室時,兩人立即成為朋友。事實上,學校裡的人都叫他們「賴瑞和賽吉」,如今,他們更出名的稱號是「Google創辦人」,而且常被稱為「Google小子」(Google Guys)。
在蓋茲樓三六0室,他們討論許多問題。由於賴瑞來自底特律,對自動化交通系統很感興趣。根據蓋茲樓三六0室的成員之一西恩.安德森(Sean Anderson)的說法,佩吉「喜歡討論自動化交通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汽車在各處自動行駛,如果你需要用車,就坐上其中一輛,然後告訴這輛車你要去哪裡。它就像計程車,但價格更便宜,而且在高速公路的行駛過程中,車與車之間的距離比較接近。」安德森又說,賴瑞「對人員和物資的運輸問題非常狂熱,喜歡用各種方式解決社會問題。」
當然,交通系統自動化並不是他們建立構想時所選擇的基礎,我在這裡提這件事,只是要說明:創意思考者會不斷尋找問題,因為他們了解,每個構想對界定良好的問題而言,都是解答。
選擇建築工地,要經過反覆試驗,你一定要先看過許多地點,再決定要在哪裡建立你的構想。你一定要尋找穩固的基礎,也就是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且一定要具備解決問題的技能。很幸運地,賴瑞和賽吉不約而同地發現相同的地點,如同賽吉所說的:「你愈是四處摸索,愈有可能意外摸到寶物。」
一、找問題比找答案重要
創新始於根據所長來識別問題。創新思考者會不斷尋找問題或要求人家給他問題。所以,你向外探險時,要相當警覺的察知:周遭有哪些問題與你目前所擅長領域相關。「尋找問題」看似一種反直覺的行為,其實不然。賽吉就讀電腦博士班時,曾被指派為一位史丹福大學教授從事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工作。資料探勘是分類整理龐大資料、挑出相關資訊的程序。同樣也就讀博士班的賴瑞,被指派替另一位教授執行數位圖書館計畫(Digital Libraries Project),這項計畫的目標,是在大型數位圖書館中建立、散布、分享和管理資訊。
賽吉和賴瑞進行各自的計畫時,都對搜尋相關資訊變得很敏感。賽吉開發出企業可以用來探勘、採購資料,以便有效貯備零售商店上架貨品的演算法。賴瑞開發出研究人員可以用來在廣大的電子書資料庫中尋找資訊的演算法。雖然他們各自處理著不同的低階問題,但很快就了解,他們所從事的,是非常類似的高階問題。
配著冷披薩、溫熱的紅牛(Red Bull)飲料,以及賴瑞和賽吉彼此的說笑戲謔,一伙人在蓋茲樓三六0室的深夜挑燈夜戰。塔瑪拉.芒芝納(Tamara Munzner)是三六0室成員中唯一的女性,她必須對研究室裡沒完沒了的閒聊聽而不聞。「我學會戴著耳機寫程式。」在這些討論中,賴瑞和賽吉開始為自己的構想基礎找出地點。你知道,他們兩人都花了很多時間,利用網路研究各自的博士班計畫,蒐集資料和引述新的資訊來源,這裡頭存在著問題和構想基礎:時下的搜尋引擎遜斃了。
當時有數十種不同的搜尋引擎,如Lycos、Magellan、Infoseek、Excite和AltaVista,每種搜尋引擎的設計,都是要解決在廣大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搜尋資訊的問題。
有兩個史丹福博士班學生,在幾年前已經指出相同問題,並建立了一個相當簡單的解決方案。楊致遠(Jerry Yang)和大衛.費羅(David Filo)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仰賴科技,而是設置入口網站,在這個入口網站,編輯將幾個高階類別(如體育、娛樂、新聞、金融財務等)之下的事物集合起來,藉此選擇內容和建立目錄清單。他們將這個解決方案稱為雅虎(Yahoo!)。
雅虎逐漸成為網路寵兒,那會兒賴瑞和賽吉還在吃冷披薩、喝著溫熱的紅牛飲料,和沒那麼好用的搜尋引擎奮戰。到了某一刻,蓋茲樓三六0室的討論逐漸集中在搜尋引擎,以及如何在網路上尋找相關素材的問題上。
當賴瑞和賽吉正在清楚界定構想的工地時,塔瑪拉被迫調高耳機音量,以壓過他們的聲音。Google小子指出一個重要問題,一個他們很有資格解決的問題。他們的數學背景、深厚的電腦知識,以及博士班學生對於搜尋和組織資訊的專注,讓他們成為設計更好用的搜尋引擎的完美建築師。
對賴瑞和賽吉而言,識別問題是思考方式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對賽吉來說,他剛開始受教育時就受到這種訓練,因為他上的是蒙特梭利學校。他接受的訓練不是大量的測驗和考試,而是被容許自己去找問題,根據自己的速度工作(結果剛好非常、非常快速)。巧的是,賴瑞也上過蒙特梭利學校,而且也知道如何界定自己的問題。因此,對他們來說,搜尋問題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我懷疑,對你我來說,這事不是很自然。我們被訓練去解答問題,而不是思考問題;我們被訓練要接受測驗,而不是構想測驗;此外,我們被訓練要避免問題,而不是向外搜尋問題。
現在,你已經決定要變得更有創意,就必須學著讓思考方式更像賴瑞和賽吉——成為問題的搜尋者,而不只是問題的解決者。創新者會要求問題,尋求問題,我稱之為「任務和觀察」。這兩種策略都是用來尋找你主題中的問題,用來選擇建立構想的工地,你可以單獨或合併使用,就像建立複雜地基的技工,錘子和鑿子也會輪著用、或一起用一樣。
(本文轉載自大衛.墨瑞新書《借用創意,你最快出人頭地》,中文版由大是文化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