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自然生產後1天~6天/剖腹產後1天~13天
|
服用生化湯 排除惡露 去舊生新
此階段的飲食原則以幫助子宮恢復機能,促進排除產後廢血及惡露為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楊佳峰醫師表示,台灣早期傳統婦女在產後第一天,就會開始服用具有化血消瘀功用的生化湯;而經過時代轉變,由婦產科醫師接生的現今,媽媽產後多半會在醫院住上3~7天不等的時間,住院期間醫師會視情況開立子宮收縮劑幫助子宮復原,因此建議在出院後再開始喝生化湯。一般來說,自然生產的媽媽約須服用5~7帖的生化湯,剖腹產媽媽則約服用3~5帖即可,服用至惡露由黑紫轉灰白,不需要喝到月經來潮。
補充蛋白質 幫助發奶
此階段因產後體力尚未復元,為防止消化不良,應避免含纖維素多及動物脂肪太多的食物,飲食原則以清淡、易消化、富於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魚湯、雞湯、排骨湯、牛奶等為主,不僅容易消化,蛋白質又可幫助哺乳媽媽發奶;等媽媽體力和胃口恢復正常後,再適當吃雞、魚、肉、蛋來增加營養。許多媽媽在懷孕期間若有便秘的困擾,可多吃性平的蔬菜與水果,對身體代謝和復原都有幫助。
月子期間 不宜服人蔘
值得注意的是,人蔘不適合媽媽在坐月子期間食用。楊佳峰醫師從中醫觀點解釋,人蔘對一般人雖具有補氣、行血的功效,但補氣卻可能對媽媽造成收攝作用,導致惡露不易排淨,也會對子宮收縮產生不良的影響,有加重出血的疑慮;此外,人蔘具有回乳(退奶)的效果,建議想親自哺乳媽媽不要食用,以免使乳汁分泌量減少。
第二階段:自然生產後7天~13天/剖腹產後14天~20天
|
產後虛寒 補氣血養肝腎
媽媽在生產10天後,大致上就進入第二階段的月子飲食方式。此時,媽媽的精神以及消化吸收漸漸恢復正常,可以開始進食添加麻油的料理,如以豬肝或豬腰子,搭配麻油、薑絲烹煮的料理,為產後多半體質虛寒的媽媽補身。楊佳峰醫師說明,麻油性甘溫,90%以上為不飽和脂肪酸,且具有潤腸、補血、烏髮、通乳的作用,適合大多數產後體質虛寒的媽媽;若體質偏熱性或素來陰虛火旺的媽媽,則建議用茶油取代麻油,一樣能達到效果。
第三階段:自然生產14天以後/剖腹產21天以後
|
米酒料理 揮發後食用
第三階段開始可以加入有酒的料理,考量到哺乳媽媽會間接將食用的成分哺餵給寶寶,盡量讓料理內的酒精成分適度揮發後再食用,或是以蒸餾過的米酒水替代。
大補氣血 補腰腎壯筋骨
此階段膳食可搭配麻油雞或十全大補湯,幫助卵巢及骨盆復舊,補腎固筋骨,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生產後的腰痠背痛,而烹調的原則仍以煮、蒸、燙為宜,不建議食用過多烤、炸等燥熱食物,除了容易使媽媽口乾舌燥、便秘之外,過多烤、炸食物也容易間接使有過敏體質的寶寶誘發過敏的問題。
【完整內容請見2011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