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鍾文萍;協助採訪/潭子區蔬菜產銷班第八班、潭子區農會】












潭子馬鈴薯是臺灣第一個拿到產銷履歷的馬鈴薯。(攝影/楊智仁)

 

 

 

 

 

 

 

 

 

 

每當大雨不斷,造成短期菜價飛漲時,如同颱風季節的因應對策一般,政府相關單位總會趕緊出面呼籲民眾不要搶購葉菜類,「根莖類蔬菜便宜又營養,是『菜金』時期最好的救荒菜!」而馬鈴薯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對於潭子區蔬菜產銷班第八班專門種植馬鈴薯的農民們而言,潭子區生產的馬鈴薯不僅營養好吃、馳名全臺,還是拯救他們「脫貧」的高收益經濟作物,每年生產近360公噸、數以萬計的馬鈴薯除了內銷,甚至遠銷到香港、日本等海外國家,年年訂單滿載。「產銷履歷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我們是全臺第一個拿到馬鈴薯產銷履歷的。」班長林宗亮說。


風靡歐亞的平民美饌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薯種帶到歐洲栽培繁殖,因為容易種植,被稱為「懶散的根莖類植物」,讓農民在農閒時靠著馬鈴薯維持基本生活,也因為價格低廉、澱粉含量豐富,成為勞動人口賴以維生的食糧。到了17世紀,馬鈴薯已成為歐洲僅次於麵包的重要主食,有「第二麵包」之稱。











林宗亮是臺灣無毒馬鈴薯產業的重要推手。(攝影/楊智仁)

 

 

 

 

 

 

 

 

 

 

臺灣馬鈴薯最早的生產記錄則出現在西元1928年,近年由於飲食西化,食用人口越來越多,逐漸融入臺灣農業生產的一環。馬鈴薯偏好疏鬆肥沃的土壤、涼爽乾燥的氣候及水源充足的環境,臺灣中南部秋冬時節日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十分適合種植,以臺中、雲林、嘉義一、二期稻作之間的水田為主要生產據點。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統計,品種包括台農1號、種苗2號、大利、台農3號、百樂FL-1867、樂事FL-1879、克尼伯(大葉種)、大西洋、西比大品種,以及少數由阿拉斯加流入的RUSSET、RUN RED等。


人稱「阿亮班長」的林宗亮原是電子公司老闆,16年前,務農的父親過世時,他無意間瞥見靈堂上供著一疊鈔票,那是中盤商送來結清的貨款,上頭壓著一張貨單,寫著「馬鈴薯XX斤」,一時之間感慨萬分。


「像我阿爸這樣的傳統農民,早期要繳田租、繳公糧,後來有了自己的田,卻變成每年都為了收購價格,跟盤商一塊錢、兩塊錢的斤斤計較,辛苦一世人啊!沒有一天放心得下。」他突然覺得,那張貨單像是冥冥之中阿爸給的指示,沒有太多考慮,很快便決定要接手阿爸種了一輩子的馬鈴薯田,「但是方法一定要改」,他不信馬鈴薯天生不值錢,更不相信農民辛苦卻賺不了錢。


口感似水梨般水嫩

當時國內對於「安全蔬菜」、「無毒蔬菜」的概念還很模糊,阿亮班長決定冒險一闖,找到幾個理念相近的農民,成立了蔬菜產銷班,專門種植馬鈴薯。「馬鈴薯這種作物很有意思,它會吸收地面上的枝葉養分,吸收越好,底下的塊莖長得越強壯成熟。有些人以為馬鈴薯長在地底下沒有農藥問題,其實是錯的,有些農民為了求外觀漂亮會從枝葉上灑藥,滲到塊莖更嚴重,這樣不好。」他想起與父親同樣務農也同樣因病過世的許多鄰里鄉親,嘆道:「以前農民都不知道,灑農藥,第一個受害者就是自己。」











台農一號黃皮黃肉馬鈴薯肉質細緻、口感軟Q。(攝影/楊智仁)

 

 

 

 

 

 

 

 

阿亮班長認為,潭子的沙質壤土比豐原、后里都更適合種植馬鈴薯。「適時、適地、適種,比擁有技術更重要。」他表示,臺灣氣候潮溼,颱風又多,馬鈴薯的病蟲害嚴重,為了做到無毒種植,他選擇抗病能力強、黃皮黃肉的台農1號,田地、水源每年都要通過抽樣檢測,不施打化肥、農藥,而是給馬鈴薯吃甲殼素、共融菌等肥料增強抵抗力,種出來的馬鈴薯顆顆碩大結實、肉質細緻、色澤豐潤,口感紮實軟Q,而且別人一年只能一收,他可以一年兩收;別人的冷藏幾個月就變黑發芽,他的可以冷藏一年半依舊新鮮,一切開,果肉光澤水潤,還有股淡淡的人參味,聞來清新。國內一家知名日系超市總經理最愛拿這兒出產的馬鈴薯直接生吃,說是像水梨般又水又嫩。

一般施打農藥的田地,農民下田得穿膠鞋隔離皮膚,阿亮班長採收時從來不穿鞋,連小孩子也讓他們赤腳直接踩在田裡玩,「這是對我們自己土地的信心。」他說。幾年下來,潭子馬鈴薯先後取得二十多種認證、證照,由於市場口碑極佳,近幾年他已不再透過盤商,而是開拓專屬通路直接銷售,批發價是一般馬鈴薯的數倍,還供應全臺80%的薯種。風險低、收入穩定不說,而且從此得以擺脫被盤商刁難的日子,讓他與班員們都很欣慰:終於找回農民該有的尊嚴。


營養豐富的超級蔬菜

愛爾蘭有句古老俗諺:「窮人的餐點--除了小馬鈴薯就是大馬鈴薯。」對照現下馬鈴薯海內外都熱銷的現況,此話顯然已不合時宜。











馬鈴薯燉肉。(攝影/楊智仁)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以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人體所需營養素,而且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饑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熱量只有同重量白飯的四分之一,維生素C、鉀含量比地瓜多,是營養師眼中兼具蔬菜、主食雙重特性的超級蔬菜。


馬鈴薯吃法多多,除了大眾化的咖哩料理、燉肉之外,夏天最夯的吃法,非馬鈴薯沙拉莫屬。將馬鈴薯、紅蘿蔔切丁蒸熟,放涼後隨個人喜好加上小黃瓜、蘋果、奇異果等水果小丁,淋上美乃滋或優格,就是一盤清爽的開胃沙拉。或者煮熟切滾刀塊,加入奶油炒至微焦,拌入炒熟的培根丁、洋蔥丁,最後撒少許上黑胡椒、鹽、百里香調味,就是充滿異國情調的里昂風味馬鈴薯。總之,無論家裡冰箱缺不缺菜,都別忘了採買一箱讓臺中人引以為傲的潭子馬鈴薯,涼著吃、熱著吃,怎麼料理都好吃!


【完整內容請見《悅讀大臺中》2012年7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ar623 的頭像
    polar623

    polar的踏浪逐夢轉播網

    polar6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