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文/胡家誠



「騎單車環島10多天,好不容易抵達終點,不知道為什麼手掌感覺鈍鈍的,就連手指頭的動作也不靈活?」這是王小姐到復健科門診就醫時,提出她的疑問。



原來王小姐騎車時,將身體過多的重量支撐在雙手上,連續10多天,以致手腕部的神經受到壓迫,導致手掌的感覺遲鈍,手指動作不靈活,甚至手指無法合起。臨床上,可將此類案例歸納至「腕隧道症候群」的相關個案。



「腕隧道」為手腕處由腕骨與韌帶所圍成的管狀通道,其中具有手部屈肌肌腱及正中神經通過,若是腕隧道的壓力過大,造成正中神經壓迫,則正中神經所支配的大拇指動作與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都會出現異樣,也就是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圖一)。



此病常見症狀有正中神經所支配的前三指區域出現腫痛、灼熱、刺痛及麻木等症狀,精細的手指動作(如扣鈕扣)出現障礙,手部肌力不足,導致物品可能握不住而掉落;嚴重者可能出現感覺喪失、手部肌肉萎縮、手部活動功能受限等問題,麻木、疼痛等症狀,甚至可能放射到手肘和肩膀等處的狀況發生。



腕隧道症候群通常發生在需要不斷重複手腕動作的人身上,機械技工、文書人員、電腦工作者、廚師、搬運工及家庭主婦等,都是腕隧道症候群好發的族群;症狀通常好發於慣用手,同時會因工作而使不適症狀加劇。



女性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是男性的3至10倍。約有3成以上的女性在懷孕第七至第九個月時,會出現腕隧道症候群。其他全身性的系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風濕性關節炎等問題,都可能為引發腕隧道症候群的成因。



◎治療方式:



●輕度的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先採用保守療法,讓手部可以休息外,並可配合服用抗發炎藥、接受物理治療、配戴手腕護具與貼紮等方式進行。



藉由貼紮方式,減輕腕隧道壓力,舒緩手腕屈曲肌群緊張狀態,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圖二)。



●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或是對保守療法反應不佳的病患,則可考慮以外科手術減輕正中神經的壓迫,改善症狀。



所幸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王小姐只是暫時性的神經受到壓迫,導致手部出現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經由一段時間治療,已經恢復往常健康靈巧的雙手。



預防勝於治療,平常就應避免長時間的使用手腕工作,減少手腕重複性的壓迫或過度操作,適度的休息,並搭配簡易的伸展活動與肌力訓練,便能減少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可能。



◎手部肌群簡易伸展運動:(圖三)



將右手手肘伸直,掌心朝上,使用左手將右手手掌、手指帶往地面方向,做伸展右手腕關節屈曲肌群肌肉的動作。



●操作時間:每次動作需維持10至15秒左右時間,重複5至10次。



●每次伸展的力道以肌肉感覺緊繃即可,勿過度施力。



喜歡騎單車出遊者,千萬不能忽視騎車時,手部長時間壓迫所可能產生的問題。



(作者為台北市永誠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ar623 的頭像
    polar623

    polar的踏浪逐夢轉播網

    polar6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