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參加「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MSF)」國際人道救援組織的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醫師宋睿祥,九十三年、九十八年分赴戰後疾病蔓延的西非賴比瑞亞,以及戰爭方殷的阿拉伯半島葉門行醫。宋睿祥說,國際人道醫療援助雖無法停止戰爭,但能幫助受苦受難的人,並提供關懷與安慰,是無國界醫生最重要的使命。
卅五歲的宋睿祥就讀台北醫學大學時,參觀校內舉辦的「無國界醫生」攝影展。骨瘦如柴、頭皮打點滴的非洲小朋友照片讓他震撼,立志成為無國界醫生,為改善全球戰火與饑餓人民的生活奉獻心力。
宋睿祥在長庚接受二年住院醫師訓練後,赴英國利物浦進修熱帶醫學。九十三年三月迄九十四年一月,MSF法國總部指派他成為首位台灣籍無國界醫師,赴賴比瑞亞,在沒水電的醫院行醫,舉凡外傷、傳染病或分娩都要做,讓他練就「全科」醫師的功力。
九十八年八月,宋睿祥再被MSF指派到葉門行醫。當地醫院地處政府軍、游擊隊交戰的火線,炮彈咻咻飛過,宋睿祥並不畏懼,日以繼夜搶救重傷入院的老弱婦孺。
宋睿祥說:「在那種地方不講究你是哪類專科醫師。醫師的責任就是想辦法救活病人!」他感慨「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去扭轉世界」,參加國際醫療援助無法改變戰爭的事實,但卻體會自己的渺小,學習謙卑,這也是無國界醫生們最大的磨練。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