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
南市新化區因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很早就發展自行車休閒活動,假日各地車友也相當多,但少數特別開闢的「自行車專用道」只做半套,車友批評「不如不做」,在現成道路畫上「自行車專用道」的路段,並未做到車道分隔,更是有危險性,應該檢討改進。 區公所主秘鄭道立說,近年來推廣木架山(169線)自行車路線,可享受山林之美,從山腳里大埤經過新和教會、知義營區來回;挑戰路線則是從木架山訓練場出發,可往左鎮308高地。 新化區自行車運動,最早起自虎頭埤風景區的環湖路線,遊客多半租車環湖繞一圈,隨自行車運動夯,才開始規劃自行車道。 但早年規劃的自行車道,是在現有道路的慢車道旁,寫上「自行車專用道」,只在口碑國小旁、新化高工圍牆旁各設一段「自行車專用道」,但未全線串聯。 98年在175線往虎頭埤路上,爭取500萬元闢建一段「自行車專用道」,但後段沒做,蘇姓車友就說,「只做半套,不如不做」,多數車友都是騎大馬路往新化林場、大坑山區等地,自行車專用道作用不大。 鄭道立說,新化市區與現有路面共構的「自行車專用道」,因沒做到車道分離,並不鼓勵騎乘。至於車友批評175線的自行車道只做一半,他說,這是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支持做的,全線完成經費要1千萬元,但當時只有500萬元經費,因縣市合併升格,會繼續向市府爭取完成後段車道。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