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沈繼昌、鍾麗華、黃忠榮/綜合報導〕台灣的酸雨有夠酸,冬末春初的酸雨濃度,高居「東亞第二酸」,酸度就像「番茄汁」一樣,中壢及陽明山鞍部還曾下過像「醋」一樣酸的酸雨。
中壢頻率75% 全台第一
環保署公布去年酸雨監測結果,中壢酸雨頻率高達七十五%,排名第一,相當於每下四次雨就有三次為酸雨;第二名為陽明山鞍部,酸雨頻率七十三%,其次依序為彭佳嶼酸雨頻率六十四%、台北五十四 %、宜蘭五十三%。頻率最高前五名地區都位於北部,顯示北部酸雨比南部嚴重。
依據環保署的定義,雨水pH值在五.○以下為酸雨,去年最「酸」的日子為四月七日及十月十八日,陽明山鞍部出現pH值三.七四,中壢去年一月二十三日也出現pH值三.七五的酸雨,酸度直逼「醋」,平均酸雨濃度為pH值四.七四,酸度如同「番茄汁」。
其他出現pH值四以下酸雨的地區,還包括成功、宜蘭、彭佳嶼及高雄。若以平均值來看,全台十二個測站pH值幾乎都在四至五之間。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中壢酸雨頻率攀高主因是汽機車成長、工廠林立,加上境外污染,民國八十四年全台汽機車約一千六百萬輛,到九十九年達到二千一百七十二萬輛,其中桃園增加四十九%、新竹四十八%、新北市四十%。至於陽明山鞍部酸雨,研判是來自大台北地區污染物及陽明山硫磺地質容易產生酸霧所致。
中壢市長魯明哲除了呼籲工業區業者減少污染排放,減少酸雨發生機率外,也只能提醒市民下雨時一定要攜帶雨具。中壢市黃姓市民就說,他已經中年禿頭了,再淋幾次酸雨,肯定頭髮會掉光光。
台北市陽明山當地湖田里里長曹昌正表示,今年茄子採收狀況特別差,往年一棵茄子約可以採收五、六支,今年一棵只能採收一支,不知和酸雨有沒有關係?考慮請專家來幫農友診斷一下。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每年秋冬季節東北季風南下,陽明山和中壢地區因位處地勢較高的「迎風」位置,酸雨顯著,其實午後雷陣雨這類本土型態的雨水較乾淨,最怕就是「境外移入」污染物,容易產生酸雨。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能暉也表示,境外傳輸污染已經成為台灣地區酸雨一大原因,每年東北季風及初春時節,台灣北部很明顯受到中國華中及南部沿海地區污染物影響,酸雨濃度平均值約四.六至四.七之間,僅優於中國大陸,成為「東亞第二酸」的國家。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張世杰曾比較來自太平洋、菲律賓與中國污染的酸霧,來自中國污染的酸霧,pH值平均為三.三,來自太平洋、菲律賓約在四左右。
林試所主任黃正良指出,酸雨或酸霧都屬於「酸沉降」,但霧比雨顆粒小,表面積大,攔截污染物多,加上蒸發濃縮作用,酸霧比酸雨更酸,危害也更大。
謝燕儒說,過去二十年間,台灣酸雨平均發生頻率為五十五%,八十四年七月徵收空污費,並推動多項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管制措施後,中壢最嚴重達八十二%酸雨頻率,現已降到七十五%。台北站酸雨頻率也從最高八十四%降到五十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