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新北市藝遊】


兩、三百年前,泰雅族人沿著河川遷徙,一部份族人就來到烏來這新北市最南端、面積最大的一區。進入人聲鼎沸的烏來老街,一攤攤的烤麻糬、炒山豬肉、小米酒,依稀可一窺泰雅族人過去的飲食風貌。


烏來是臺北盆地周圍地勢最高之處,群山相疉、溪流眾多,坐擁溪谷、山林、瀑布、溫泉等天然資源,在日據時代就已是熱門的觀光勝地,然而霓虹閃爍的豪華溫泉飯店卻和部落簡陋的鐵皮屋形成貧富的強烈對比。


文化生態兼具的生活博物館

西元1990 年在烏來區長米腊 ‧ 瓦旦及現任區長張金榮等地方人士積極爭取下,開始進行泰雅民族博物館的規劃,並於西元2005 年9 月正式開館營運,成為全臺灣第一個以單一原住民族群為主題的博物館。希望能讓遊客透過學習,建立對泰雅族文化的理解及尊重。


泰雅民族博物館是紅白菱型織紋層層排列環繞的建築,矗立在老街口;館的最上方放著一座巨型原住民雕塑,彷彿從上往下俯視著街上川流不息的遊客。穿過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從三樓懸掛的亮麗又原始靛藍色織布,透著屋頂射入的天光,散發一股寧靜之美,也昭示了泰雅族正是原住民中最擅長織布的民族。


此館為三層樓的建物,一樓主要介紹了泰雅族發源及烏來地區生態,以立體模型展示泰雅族的遷徙,並介紹族人在烏來山系水域的發展、烏來境內多樣而豐富的動植物。二樓則陳列了泰雅族的武器、樂器、生活器物,並介紹泰族人祖靈、巫術、文面、獵頭的生命哲學。三樓展示了泰雅族傳統服飾、編織藝術,飾品等傳統工藝,並設置特展區,堪稱為一座文化生態兼具的「生活博物館」。













歌舞展演精彩 假日不能錯過


由於烏來為知名觀光景點,遊客來自世界各地,目前館內有10 名導覽員,提供中、英、日文解說。博物館也結合政府就業計畫,在假日安排當地泰雅族人演出小米祭(豐收祭)、竹竿舞、結婚儀式等歌舞展演,並設計琉璃串珠、手鍊製作、版畫上色、泰雅編織等DIY活動,讓參觀者除了透過靜態的陳列展外,也能從動態的展演及實作體驗活動中加深對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也曾和新北市原民局、休閒產業協會,或是鄰近的國中合作,推出三天兩夜或兩天一夜的深度體驗營,讓學員先到博物館以多媒體媒材和陳列展中認識泰雅族的文化,再到烏來實地體驗編織、狩獵、溯溪、竹筒飯製作等部落生活,帶動原住民文化觀光發展。


認識原住民藝術家


原住民的歌聲嘹亮,舞蹈充滿了生命力,在藝術方面也有許多傑出的人才,博物館也例用特展室的空間,策劃烏來當地藝術家鐵木亞沙「幻見祖靈─鐵木亞沙陶瓷會畫」、吳宗霖「築夢泰雅─吳宗霖銅雕藝術展」,或是以館際交流的方式,安排「張梅娘─阿美族樹皮纖維創作」、「卑南歌手陳建年畫展」、「交織的記憶─新生代女性創作展」……等,不同族群的原住民藝術作品展出,成為原住民藝術的多元展覽空間。


文化的保留與傳承


「孩子,該回頭了,回來吧…傳承吧…」館員高淑華興致一來,現場吟唱了這首動人的曲調。從小在烏來長大的她,因為博物館的成立,於去年回到故鄉努力推廣保存民族文化,她說:「文物保存的知識不容易,因此更需要很認真看待每一件留下來的物品。」放眼望去,穿著傳統服飾的館員,幾乎都是當地的泰雅族人,由族人來維護、保存自己的傳統,更具傳承的意義。


來到烏來,除了泡湯、賞櫻、體驗自然生態之美外,不妨也逛逛座落在烏來老街裡的泰雅民族博物館,來一趟以「泰雅」為主題的文化藝術之旅。


交通資訊 information

捷運:搭乘捷運新店線至「新店站」,轉搭新店客運(臺北-烏來)線,到烏來總站下車。


Tips:聽工作人員說導演魏德聖在拍攝《賽德克‧ 巴萊》時,也曾與製片一同到烏來泰雅博物館拜訪,考查泰雅族的相關史料。


【完整內容請見《新北市藝遊》2011年1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ar623 的頭像
    polar623

    polar的踏浪逐夢轉播網

    polar6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