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12-01-22
  • 中國時報
  • (整理/江慧真)



     在已消失的平埔族語言中,西拉雅語因有文獻記錄,可供後人收集、分析、解讀。國際語言學者所研究的文獻資料,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聖經《馬太福音》翻譯本,二是西拉雅語的基督教義要旨,三是新港文書,也就是俗稱的「番仔契」,其中不少是借據,若無法償還通常以土地來抵債。


     中研院院士李壬癸指出,十七世紀荷蘭人治理時期,為便於統治和傳教,留下不少以羅馬拼音方式書寫的西拉雅語傳教語料,以及如同契約型式的新港文書。一六六二年,荷蘭人撤出台灣後,最後發現的一份新港文書寫於一八一八年,足見當時還有西拉雅人會說母語;一八七三年,密西根大學的Steere教授到台灣南部收集資料時,已無人能講西拉雅語了,學者研判,西拉雅語大約在一八三○年左右成為死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ar623 的頭像
    polar623

    polar的踏浪逐夢轉播網

    polar6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